简体中文
cover

现在是 9 月 30 日 21:00,再过三个小时,我就正式迈进 20 岁。

生日恰好撞上国庆,好记,也容易被忘记——假期永远热闹,属于一个人的刻度反而容易被淹没。

回望这 20 年,感触颇多。把两年的 Gap、三次高考、一段孤独与一场重逢,打包成一封写给自己的长信,压进这篇长文,当作送自己的“时间胶囊”。

一、我的 18 岁

1、我与计算机的渊源

从初中第一节机房课开始,我便对计算机一见倾心。

但我并非天才。还记得老师让我们练习中文打字,他踱到我身后时,我刚好要敲一个顿号,却半天没找到那个键。背后的死亡凝视,至今难忘。后来才知道,中文顿号就是反斜杠——于是,反斜杠成了我的童年阴影,也成了“非把电脑学会不可”的执念。

后来,我替班里大部分电脑用官方镜像从 Win7 升到 Win10,故事便顺理成章地滑向今天。

2、高中的学习生活

因为电脑方面的特长,同学和老师都对我印象深刻。可惜文化课成绩平平,周末回家我常坐在屏幕前钻研技术,课本基本翻都不翻。

班主任找我谈话,听完原委后没骂我,只说一句:“把热爱守住了,也别忘了把未来守住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那叫“底线思维”。他的意思是在提醒我,在发展兴趣的同时也要兼顾学习和工作。

另外,我很喜欢我的数学老师。文理分科后她继续带我,我很喜欢她讲的数学,那种默契像缘分。

我和数学老师

3、小初高教会了我什么

无论小初高,学校给我的最大财富不是知识,而是“习惯”——持续学习的习惯。

课本上的知识毕竟不能伴随我们一生,而习惯却可以。

每天坚持写博客是一个习惯,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是一个习惯,每天坚持学习知识也是一个习惯。

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,而主要是指我们主动去学习的知识,比如学做一道菜,学一门编程语言,或者学一项体育运动。

知识会过时,习惯不会。坚持一个习惯,就像给人生装了一只后台常驻的“防丢芯片”。

4、开放共进的态度

我的座右铭是:做技术的黑客心态加上开放共进的态度,是成长和越过高山幽谷的秘籍。

所以我很乐于把我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,分享知识同样重要。高中数学课代表告诉我:“多给别人讲题,就会越讲越懂。”

于是我早早在博客输出,把“输入”压成“输出”,再让“输出”反哺“输入”。

我的个人 IP

我也打造了我的个人 IP:qlAD。如今你在浏览器里敲这四个字母,仍能查阅我发布的文章,翻到我一路丢下的脚印。这就是所谓的输出倒逼输入,脚印连成地图。

我的个人 IP

二、三次高考:一把梯子的三段锈迹

我的高中在市辖区里不算太差。2023 年,当全班大多数人在努力备战高考的时候,我的兴趣却被刚发布的 ChatGPT 一把拽走。

1、2023|369 分·全国乙卷

2023 年 6 月 7 日,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。和大多数人一样,高考之后享受着准考证和三个月假期带来的便利,和朋友一起出去聚会娱乐。

聚会娱乐

那时候考的还是全国乙卷,因为高中没那么差,不出意料,我被录取了。

但是,志愿撞车,并不是计算机专业,而是被调剂到了土木工程。高中三年,我用 369 分给自己交了卷。

2、2024|400 分·最后一届乙卷

虽然被调剂到了土木工程,但是我并不想学这个专业,我更希望被录取到计算机。

2024 年,是我省的最后一届全国乙卷。对自己分数不满意的同学都去复读了,我在犹豫:

一是高昂的私立学校的复读费用,大概五六万;二是最后一届老高考,担心在学校压力太大。

于是想到了个折中的办法:自己自学。像给未来的自己留了一张“还我自由”的借条。

刚开始还挺有激情,只不过高中课本哪有 24 年爆火的 AIGC 有意思啊,我转头扎进 AIGC 的怀抱,留给高考的时间被挤得只剩最后一个月。

阿里云优惠

而且当时阿里云送了我一万块钱的券,体验 AIGC 的 PAI 平台。

中间的过程你们肯定也能想到,留给高考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
24 年高考前

24 年高考用 400 分画上不圆满的句号,分数涨了 31,仍够不着计算机。

3、2025|432 分·新高考Ⅱ卷

最后一届老高考已经结束了,虽然我的分数还是不够计算机专业,但是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,毕竟自学的效率和环境都不如在学校系统学习。

但是我还是不甘心,既然下一届就是新高考,何不抱着尝试的心态试一试呢。

高考报名后,物化生三门旧武器,换了新战场。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,陕西省改成了新高考二卷。

出乎意料,这年高考成绩还不错,432 分,终于把我送进东软信息学院软件学院—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。

录取通知书

以上就是我的 gap 两年高考经历。Gap 两年、三次高考,过程曲折,却意义满格。

三、Gap 两年发生的事

那两年,高考并非主角,我甚至没给它太多戏份。

1、身体发出警报

长期久坐、缺乏锻炼、饮食不规律、缺少睡眠导致我患有易复发的低钾血症。

我容易流汗,导致体内钾离子大量流失,运动稍猛就浑身无力,严重时近乎瘫痪。

氯化钾缓释片

另外,体重暴涨、生长纹像龟裂河床。看看这几年我的变化吧(我之前也是一直留的长发)。

形象变化

2、“野生榜样”——刘宇阳

如果说谁在我学习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,那么他绝对就是我的榜样,他的名字叫做刘宇阳。

以下是他的经历,原文链接来自:https://liuyuyang.net/article/2214

他一路中专考大专,黑马程序员创办的大学毕业,现在薪资破万,是我认识的大佬中经历最酷的一位,我也希望借他的经历鼓励在读的各位。

4 月底:准备毕业设计、论文。4 月 28 日:毕设完毕、准备离校考核。

大佬朋友

5 月 9 日:离校通过、海投简历得到一份无锡 6k 前端工作。

大佬朋友

到无锡后找房子,交了押一付一。晚上被老板约谈,发现公司是赌博项目(炸金花之类)。观摩几天准备跑路,可惜房东只退押金。

大佬朋友

离职后,疯狂海投简历。借 4 个 boss 号,每天沟通 400 家公司。三天后拿到 1 家成都 7k offer、1 家成都和 1 家昆山等待二面。

先到昆山,二面要求手写冒泡和快速排序。最后通过面试进入 3 天试岗期。试岗期过后薪资涨到 8k。之前成都那家二面也通过了,薪资达到 7k。

因为成都对技术提升大,犹豫许久后准备跳槽成都,去往上海虹桥机场(他说是他第一次坐飞机)。谁想到成都后工作不顺,辞去工作,第三次跳槽。

大佬朋友

2024 几乎过半,找到第四份工作,浙江宁波跨境电商公司(规模 100)。公司规定不让用自己电脑,于是花费 1 万买了人生第一台 mac来适应。之后由于个人优秀被公司老板现场发奖金。

大佬朋友

工作稳定之后养了第一只猫,边工作边学习,实现前端转后端,还开源了自己的一个项目收到了 400 star。被大佬推荐,小有所成。

大佬朋友

他的经历像一面镜子,让我看见:“起点”不是名词,是动词;只要开始,就能被改写。

3、旧同学的“平行宇宙”

除了那种极少数已经就业的朋友,我之前的同学如今分布在大三、大二、专科实习、高中打工、初中打工等各条时间线。

和我经常联系的是本科学校的学生,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让我帮忙做个作业、代考个试、做个比赛项目之类的。

我很感慨,为什么他们高考比我高很多,去的学校也是公办院校,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一下电脑知识呢?我帮他们做作业,也收他们的焦虑当酬劳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大一那年,很多人都找我做一个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》,我当时就纳闷了,职业规划怎么还让我做?后来才知道好像是要参加什么比赛之类的。

所以那一年我为他们写过很多次的大学规划:专心打比赛的、一门心思考研提升学历的、未来想当健康管理师、程序员、老师等等的。

所以,我大概知道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了,因为他们没有学到什么技术,只会发找不到工作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。

于是,我顿悟:很多人不是缺学历,而是缺技能。为了尽量帮助他们,也尽量帮助我现在班级里的同学,我去竞选了学习委员。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让现在的班级不再重蹈覆辙——有技术,才有选择。

如果有任何人正在看我的这篇文章,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,我一定会把你教会,但是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,谢谢。

四、大学一个月:把孤独调成外放模式

脱离集体两年后重返人群,孤独被喧嚣包裹,反而生出新的震颤。

1、助导和导员

助导在开学后的前几天是我这两年里在微信中发消息最多的好友,尽职尽责和乐于助人的标签在这位东北女生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,不愧是优秀学生干部。

助导

我们软件学院的两位辅导员对我也很好。因为刚进学校不久,不认识什么人,她们能叫出我的名字,这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动,尤其是对于一位孤独了两年的人来说,原来被记住,是孤独患者的第一剂解药。

助导

导员私下和朋友一样很亲切,但是工作上绝不马虎,她对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很负责。上一个既是朋友、又有实力、还这么美的老师就是上文提到的我的高中数学老师。

导员

我很幸运,将来的大学四年里接触的是这么一位辅导员。

2、我栽的那些好苗子

在我这里,男生女生都是我的哥们。

我那些的哥们

其实主要说的是我的那些同班同学。我所在的数据科学 4 班里一共不到三十个人,不过大家好像都认识我。

庆祝生日

我们的关系很融洽,大家都很友好,尤其是女生们,看到我这个大男生也不排斥,反正我都当同龄人处。

而且,我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看重的。我这几天发的消息中最多的关键字是“好苗子”,希望四年后,这片林子能蔚然成森。

好苗子

我希望他们能在大学四年里学到真本事,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,而不是像我之前的同学那样,都大三了还不会写 Word。

另外,有些人刚满 18 甚至还没成年,尤其是我的那些舍友。

刚满 18 岁

我今天才发现他们连打车都不会。对于这种缺少经验的人来说,我也会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——知识之外,生活也是课堂。

3、学校给我“两次头条”

学校公众号上一共发过两篇关于我的文章,首先感谢学校的宣传为我带来的流量。

百度统计

带来流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我的知名度,软件园的学长学姐现在搞得都认识我了,我的班导师对我也很关照。

百度统计曲线陡得像我的心电图。流量是把双刃剑,我把它当扩音器,让更多人听见“qlAD”后缀的其中一种解释——Learn And Do。

我肯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,我会继续努力,同时作为学委和助教,我也会尽我所能地帮助我的同学们。

4、我的 20 岁生日

终于快写完了,现在是 10 月 1 日的晚上 11 点。今天是我的生日,我其实平时不太在意生日这件事,上一次别人送我生日礼物还是 22年。

生日礼物

但是我觉得 20 岁是一个重要的节点,二字开头第一年,所以这次我还是很重视的。为了把蛋糕做大做强,为了每个人都吃到蛋糕,我们商量过后决定提前庆祝。

生日蛋糕

也感谢大家的祝福和礼物,我会继续努力,尽我所能,利用好我手中的资源帮助到更多人。打字打不动了,剩下的时间看看照片吧。

感谢导员们的咖啡、明信片和笔记本:

生日礼物

感谢大家的零食:

生日礼物

感谢你们送的礼物:

生日礼物

感谢我哥们送的红糖和黄桃罐头(还是老乡送的亲切哈):

生日礼物

感谢某个人请的蛋炒饭和奶茶:

生日礼物

感谢今天的运气让我中奖了:

生日礼物

五、尾声:写给下一程

20 岁,不是里程碑,是公交站。

车来了,人多了,孤独被挤成车窗上的雾气。

我用手背擦出一块透明,看见外面标语写着:

“Keep coding, keep running, keep shining.”

二字开头的第一年, 我想把“会”变成“精”,把“教”变成“育”,

把“qlAD”的 Learn And Do 贯彻到底。

如果你读到这里,

别急着关页面,

去写一条评论,或者去写一段代码,

去把今晚的时间凿出一点痕迹。

20 岁的我,在 DNUI,

等风,也等你。

(完)


最后修改时间:2025/10/02 00:50:00;总字数:言无不尽、万字长文

0
0
0
0